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4 月 17 日下午,体育学院2025 年教学比赛决赛在明德楼906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比赛以 “锤炼教学技能・弘扬师德师风” 为主题,聚焦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吸引全院 45 岁以下教师共 40余人参加初赛,最终7人进入决赛。赛事严格遵循 “公平、公正、公开” 原则,通过初赛、决赛双重考验,全面展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与育人风采。陈春发副校长、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及校内外专家评委出席了本次活动。以下是本次赛事的深度报道。
一、赛事宗旨:以赛为镜,锻造 “四有” 好教师队伍
本次比赛紧扣教育部 “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以 “提升教学基本功、创新教学方法、践行课程思政” 为核心目标,旨在通过竞赛平台:
筑牢师德根基:将政治思想考核纳入参赛门槛,要求教师拥护党的教育方针,近两年无教学事故,确保参赛教师兼具专业能力与师德修养;
锤炼教学本领:覆盖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实践指导等全流程考核,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智慧教学工具;
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学院内选拔、校外专家评审,挖掘一批教学特色鲜明的标杆教师,形成 “以老带新、以赛促练” 的良性循环,助力学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架构:多方协同保障赛事专业性
比赛成立专项工作组,由体育学院崔曼峰院长任组长,王建国副院长、周娥副书记,联合李晓忠、王高宣等 10 位骨干教师组成执行团队,统筹赛事策划、流程把控与服务保障。评委阵容兼具权威性与多元性,包括:
校内专家:崔曼峰、王建国等学院领导,及熊焰、李映红等资深教授;
校外智库:特邀 3 位高校体育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担任评委,确保评分标准与前沿教学理念接轨;
公平机制:采用现场打分制,分数统计由张惠洁副主任及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杨雨晨全程监督,保障结果公正透明。
三、竞赛亮点:多维考核彰显 “以赛促教” 实效
比赛分初赛(教学设计评审)与决赛(现场教学) 两个阶段,设置三大竞赛模块,全面考察教师综合素养:
教学设计:从理念到落地的深度考量
现场教学:课堂风采与临场应变的双重考验
育人成效:以赛促练,点亮教师成长之路
经过激烈角逐,赛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 2名、二等奖 1名、三等奖4名。获奖教师将纳入学院 “教学能手库”,优先推荐参加省级教学竞赛及课程建设项目。
四、专家点评:以赛为起点,书写体育教育新篇章
校外专家袁兵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分工会主席,个人曾获“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给本次教学比赛做了总结点评,她指出参赛教师展现出积极的教学探索精神,但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及 PPT 呈现上仍有提升空间,然后分别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她最后总结道:“教学是 “细节见真章” 的匠心工程,望各位教师以赛为镜,在大纲规范、设计精准度及课件打磨上精益求精,将每一堂课作为育人的 “精品工程” 来打造,真正实现 “以赛促教、以教促学” 的良性循环。“
五、陈春发副校长总结:把握机会,实现“非线性”成长
活动最后,陈春发副校长总结道“虽遗憾未全程听完老师们的比赛过程,但参赛老师的努力及体育学院领导班子组织本次比赛活动非常值得肯定。学校对老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奖奖励力度大,还有系列政策支持并会请专家一对一指导,帮助老师搭建发展平台。希望大家重视教学竞赛,借比赛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同时也鼓励老师们把握各类竞赛机会实现非线性成长,未来体育学院能有更多优秀老师走上更高比赛舞台!”
六、结语:赛教融合育英才,砥砺前行再出发
随着本次学比赛圆满完成, “以赛促教、以教促学” 的理念逐渐在老师心中萌芽。未来,体育学院将继续围绕 “四有” 好教师标准,认真打磨每一门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让每一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绽放光彩,为培养 “品德高尚、技能精湛、情怀深厚” 的体育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图一:校外专家观赛中

图二:比赛选手参赛中

图三:比赛颁奖后合影
2025 年 4 月 17 日
(图文/体育学院王雪、游玮)